以陆奇和巴菲特投资的方式做数字化,CDO的职业未来应该是CEO
就实际情况来看,首先年龄段上面,能够胜任一个集团层面的数字化的CIO/CDO,最好是相对年轻的80后 。没有太多的既得利益,因为他是在重塑利益格局,不能够有上一代的利益积累。而且他需要能够颠覆自己的存量能力,更在意新技术、新方法的应用。这个画像结合起来,其实就是很像创业者,做成还是做不成,还是看它内在的状态是不是能够胜任。
我个人感觉,现在市面上胜任的 CIO 可能不超过20个,因为成功的数字化转型的案例,就是凤毛麟角的,而失败的案例,则是比比皆是。我觉得 CIO 和 CDO 的实质的话,是个产品经理,就是把技术落到场景,让场景能够被标准化,然后运转起来。所以更重要的不是说这个 title 是 CIO还是 CDO 甚至是CEO 。重要的是是否有这个能力打通从技术到运营的全链路,让数字化产品能在迭代的过程中间被孵化出来。
这个能力的话,现在可以看到在产业里面是极其稀缺的。因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足够重大的共识,有这种能力的人,基本上就会被投资人挖走创业。也是因为大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仍然有问题,很难对颠覆性的创新进行内部的协调,而数字化转型往往就是一种颠覆性创新,是有破坏性的,所以它就算能在大企业里面出现这样的人才与团队,苗头刚刚出现的时候,是容易被投资人挖走的。这样的人既可能来自于业务,也可能来自于技术,但是这个人在大企业里面常常待不下去,他能好好待个两三年就是不错的了。
因为成功率并不高,切入点特别多,风险又尤其大,所以对CIO/CDO 来说最重要的一个转变,或者说生存模式的转变,就是 CIO 要把自己从干活的那个人变成去做投资的那个人。CIO 的价值不是去把CRM 搞定,把 ERP 搞定,而应该是去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投资,这个投资的话其实是内部的立项,哪些需求优先级更高,哪些需求可行性更高,哪些解决方案的话性价比更高。如果你把自己当做一个企业内部的YC ,把数字化项目当做一个投资组合去管理,就会更容易存活下来。
单个项目的风险都很大,必须要站在整体上去管理,样本量上去了,风险才能够被分摊掉,这是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,那这个就变成一种系统性的能力。如果说大家去学习的话,不要去学三一重工、不要去学美云智数,因为多数的企业,并没有这么多的资源。你去学习YC、伯克希尔,因为这是一种底层的、通用的能力,这一点海尔、科沃斯做得是特别好的,其实道理并不复杂,他们都越来越像是风险投资+产品创新平台了。
可能性不太高,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能力模型。更实际的讨论应该是,这些 CIO/CDO 怎么在公司里面尽快地学会集团管理。然后变成下一代CEO。这个是现在像麦肯锡、BCG、Gartner这样的咨询公司在美国,在欧洲这些国家,重点去推动的数字化转型的人才计划、组织计划。
真正的数字化转型,是指业务已经变成了数字化业务,就需要有足够懂数字化的人才,来管理业务、创新业务,而不是由懂业务的人员,来管理数字化技术,这两个路径都有可能跑通,但是成功率的差异还是挺大的。很简单的一个事实在于,Facebook、Google、字节跳动的本质都是广告公司,他们的CEO到底是来自于计算机专业,还是广告专业。